汉东之国考、春秋随国疆域考 | 文献选录

2022-09-26 14:19

摘要: 导读:随州位于汉水(汉江)之东。古随国为商周时期“汉阳诸姬”之一;汉水以东诸国,随国面积较大、国力较强,故有“汉东之国随为大”之说。随州别称“汉东”,如《宋高僧传》卷十一《石藏传》云“释石藏,姓吕,汉东人也”,即是指释石藏为随州人;民国初年,随县人张伯烈(...

导读:随州位于汉水(汉江)之东。古随国为商周时期“汉阳诸姬”之一;汉水以东诸国,随国面积较大、国力较强,故有“汉东之国随为大”之说。随州别称“汉东”,如《宋高僧传》卷十一《石藏传》云“释石藏,姓吕,汉东人也”,即是指释石藏为随州人;民国初年,随县人张伯烈(国会议员)为庐山御碑亭撰书楹联,即落款“汉东张伯烈题书”。随州境内亦曾先后有汉东楼、汉东书院、汉东路、汉东村等地名。清末安陆学者陈培庚撰写的《汉东之国考》、《春秋随国疆域考》,对春秋时期汉水之东的二十四个诸侯国爵姓,以及随国的疆域,进行了详细考证,是研究古随国的重要史料,值得重视。

汉东之国考

楚斗伯比曰。汉东之国随为大。晋乐枝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按汉水自陕西流入湖北。居其东者。襄阳之枣阳、光化。安陆之钟祥、天门、京山。及德安全境。郧阳在汉北。水北曰阳。则亦可称汉阳。春秋诸国。苦随、绞、唐、邓、厉、郧、贰、轸。咸在四府境内。伯比所称殆即是矣。申、息、江、黄等十数国。居淮汝之间。去汉较远。然故与随相望。且俱受役制于楚。类而考之。亦古人比事意也。诸国姬姓者。仅随、息见于正义。沈、顿见于汉志。皆其为楚所夷者。在贞子所知。亦惟弦、黄、息、申、邓五国。未遽可云尽也。传所举。盖类及之。今具列诸国。并及其爵姓。所不可考者。则姑从盖阙之义云。

息  姬姓。侯爵。说文作鄎。云在淮北。今汝南新息。按在今河南光州息县北三十里。

随  姬姓。侯国。地理志。南阳郡。随故国。按在今湖北德安府随州。

邓  曼姓。侯爵。地理志。南阳郡。邓故国。按在今湖北襄阳府城东北二十里。

唐  侯国。地理志。南阳郡。春陵国上唐乡故唐国。按在今随州西北九十里。

右侯国四

申  姜姓。伯爵。地理志。南阳郡。宛故申伯国。按在今河南南阳府治。

右伯国一

鄾  子爵。郡国志。南阳郡。邓有鄾聚。按在今襄阳县东北。

黄  嬴姓。子爵。地理志。汝南郡。弋阳。应劭曰。弋山在西北。故黄国。按在今河南光州光山县北。定城废县西十二里。

郧  子爵。水经注。涢水经安陆故城北。古郧城也。按即今湖北德安府治。

绞  子爵。或以为今湖北郧阳府西北。

蓼  子爵。地理志。南阳郡湖阳。故廖国也。太康地记。蓼国。先在南阳。按廖、蓼古字通用。今在河南南阳府唐县南八十里。

江  嬴姓。子爵。地理志。汝南郡安阳。应劭曰。故江国。今江亭。按在今河南光州息县西南。

赖  子爵。郡国志。汝南郡。襃信侯国有赖亭故国。按在今息县东北。

弦  隗姓。子爵。地埋志。江夏郡。軚本弦子国。按在今河南光州光山县西。

道  子爵。地理志。汝南郡。阳安。应劭曰。道国也。今道亭。按在今河南汝宁府确山县北。

柏  子爵。地理志。汝南郡西平。应劭曰。故柏子国。今柏亭。按在今汝宁府西平县北四十五里。

厉  子爵。地理志。南阳郡。随厉乡。故厉国也。按在今随州北四十五里。

顿  姬姓。子爵。地理志。汝南郡。南顿县。故顿子国。按在今河南陈州府项城县北四十五里。

沈  姬姓。子爵。地理志。汝南郡平舆。应劭曰。故沈子国。今沈亭。按在今河南汝宁府城东北。

糜  祁姓。子爵。或以为今湖北郧阳府郧县。

房  子爵。史记项羽本纪。吴防。孟康注。本房子国。按在今汝宁府遂平县西南四十里。

胡  归姓。子爵。地理志。汝南郡。汝阴。故胡子国。按在今安徽颍州府城西北二里。

右子国十六

鄀  地理忐。弘农郡。丹水。故商密也。按杜元凯以商密为故鄀国。在今河南南阳府浙川县西。

贰  或以为今德安府应山县境。

轸  或以为今德安府应城县境。

右爵无考国三

右考汉东之国凡二十四。以爵为次。爵同者以见经传先后为次。释地不用杜注。则以厉赖不别。二邓相淆。疏于地理。昔人所讥。故上采汉志。旁及应孟。论从其朔。不误将来。又凡此诸国。皆楚所灭。虽沉没于蔡。而蔡亦旋人于楚。何其酷也。究诸国创败之由。或远道而弛备。或恃援而不虞。国小无政。用陨厥宗。是亦后来者之龟鉴已。

(据《湖北文征(全本)》第十二卷,原载《经心书院集》)

春秋随国疆域考

春秋秋随国。杜预云。今义阳随县。近儒皆以为即今之随州是也。其疆域宜西阻溠水。北接唐厉。东邻贰轸。南薄郧国。何也。庄四年左氏传云。除道梁溠。营军临随。杜注。溠水在义阳厥县西。东南人郧水。按厥县西有漈水。源出县西。东南至随县入涢水。故厥县在今随州西北。溠水更在其西。楚师济汉而东。又东梁溠。始克临随。是溠为随西境。溠水入涢。水经云。涢水出蔡阳县东南。过随县西。郦注云。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随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涢水亦在随西。则随西境尽此可知。按汉书地理志。南阳郡有厉乡。上唐乡。皆故国。厉即春秋所谓徐伐厉者。其字亦通赖。传或谓之赖人。唐即传所谓唐侯为左拒者。厉距随最近。唐稍远。皆在随北。今厉山在州北四十五里。唐城在州北九十电。即楚随北境所届也。楚屈瑕将盟贰轸。随、绞、州、蓼、郧。人同伐之。贰即今之应山。郞即今之安陆。楚盟贰轸。其师自西南来。随郧诸国同亢之。盖随在贰西。正当楚军之前。郧在随南。复在贰南。亦当艽其前。故得连军扼楚。今随州东接应山。南接安陆。常当日疆域。固可想见。楚斗伯比曰。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在春秋。亦为名国。而疆域广狭。诸家罕言。今谨钩考左传。参稽水经诸咨书。略为疏证如此。

Comments are closed.

会员登录关闭

记住我 忘记密码

注册会员关闭

CAPTCHAis initialing...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