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不尽的曾国秘事

2023-03-23 11:09

摘要:  2023年新春伊始,网上便传来《随州曾侯乙编钟》成功申报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样的好消息着实让古城随州振奋了一个春季。《曾侯乙编钟》在随州出土将近半个世纪。有关曾、随的话题,始终是热心的文化人关注焦点,这次被录入国家级文献遗产名录,算是真正有了“名...

 2023年新春伊始,网上便传来《随州曾侯乙编钟》成功申报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样的好消息着实让古城随州振奋了一个春季。《曾侯乙编钟》在随州出土将近半个世纪。有关曾、随的话题,始终是热心的文化人关注焦点,这次被录入国家级文献遗产名录,算是真正有了“名份”。《随州曾侯乙编钟》是此次湖北省成功申报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两个项目之一,它对扩大我市文化影响力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建立,为我国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提供了资源储备。从2000年开始,国家档案局建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组织申报评选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5批申报和评选,198件(组)珍贵档案文献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些珍贵档案文献以名录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对于珍贵档案文献的保护和宣传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也为从事曾、随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曾国的疆域面积究竟有多大?

 曾氏的传人究竟有多少?

 曾氏这个大家族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事?

 成为考古学家又一关注的热点。

(考古工作者根据已发现绘制的曾国的疆域图)

 最近,著名考古学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等专家学者,依据有关曾国和邻国楚国的最新考古资料及出土文献,结合传世文献深入研究,在最新学术专著中揭开一个个曾、楚之谜。

 围绕曾侯乙墓及曾国考古引发的学术热点课题和取得一系列重大收获。诸如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苏家垄等曾国墓地考古项目,更是接连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多次主持曾国墓地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出版的《曾国历史与文化——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专著中,系统梳理了考古已发现的曾侯世系。

 该专著详细记录了目前,出土曾国铜器铭文中名号明确的曾侯已见9位,加上虽没有曾侯铭文铜器出土,但墓葬规模相当于诸侯的墓主,及具有谥号的曾侯,目前考古发现的曾侯共计20位。“通过考古发现如此多的一国之君,在周代众多诸侯国中是极为少见的。”

 曾国考古目前集中在西周早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三个阶段均有国君级大型墓葬发掘及都城等重要遗迹发现,这在诸侯国考古史上也绝无仅有。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方勤等考古学者将曾侯世系基本厘清:其中,叶家山墓地出土多件带“曾侯犺”“曾侯谏”铭文青铜器,至少可知两位曾侯,私名分别为“犺”和“谏”,年代均在西周早期。

 郭家庙M21墓葬规格与中原诸侯墓相当,并出有曾伯陭铜钺,铜钺铭文显示的口气颇具诸侯气势,推测墓主可能是一代诸侯。这一带还出有另一位曾侯的器物——曾侯絴白秉戈。二人年代属两周之间。

 而苏家垄墓地出土青铜器上铸有“曾侯仲子斿父”铭文,墓主应是一代曾侯,年代约在春秋早期。

 带着一份敬畏的心态,3月18日,由同兴村李书记带队,我们从相距近5公里的曾都区洛阳镇同兴村出发,再次踏入位于京山市苏家垄遗址。

 京山,地处湖北省中部,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称 。京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新石器时代诞生出盛极一时的“屈家岭文化”,而苏家垄遗址一方面与叶家山、郭家庙、文峰塔和擂鼓墩等遗址点共同重建了传世文献并不明确的曾国,并使之成为周代物质文化面貌最为明晰的诸侯国之一。

(参观苏家垄墓地遗址)

 苏家垄墓地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器型多样,造型优美,纹饰繁缛,铸造水平高超。工艺与艺术完美结合,代表了两周时期南方青铜器铸造技术的一个高峰。许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为复原曾国历史、了解涢水上游地区古代文化面貌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罗兴冶炼遗址揭露出大片炼渣堆积及多处炼炉遗迹,是极具特征且十分罕见的大型周代冶炼遗址。结合苏家垄墓地出土的相关“金道锡行”的铭文记载,勾勒出一幅活生生的关于周代铜锡资源生产、流通的宏大历史画卷。

 始于苏家垄的谜团是在1966年,京山苏家垄在修建郑家河水库干渠时挖掘出97件两周之际的青铜器,多有“曾(侯)仲(子)斿父”铭文,证明器主应为曾侯仲子斿父。但传世文献中并无曾这一诸侯国的记载,只可见两姒姓诸侯国“缯”与“鄫”(鄫在山东苍山一带、缯在河南方城一带),于是有些学者将“曾”“鄫”及“缯”联系起来,并力证其间关系,但叶家山、文峰塔曾国墓地出土青铜器铭文证明“曾”为姬姓诸侯国,和“缯”与“鄫”并无直接关系。其后在传世文献记载的姬姓随国之地(随枣走廊一带)多次发现如随州曾侯乙墓等曾国高等级墓葬,反而随国的历史遗存却迟迟未见,呈现出“文献不见曾,考古不见随”的怪象,但曾国的考古发现与随国的文献记载又存在诸多吻合之处,如曾楚关系和随楚关系等,那么曾随是否为同一国家呢?以上种种疑问被学界称之为曾国之谜。

 自京山苏家垄首次发现曾国遗存以来,随枣走廊一带陆续发现众多曾国高等级墓葬,基本可以构建出曾国的历史面貌,虽然没有文献佐证,但曾国无疑已经成为周代文化面貌最为清晰的诸侯国之一。

 2011年随州文峰塔墓地又曾发现一座疑似曾侯级别的高等级墓葬,编号M4。但因M4被破坏极其严重,墓主身份当时并未确认。

 专家们通过多方考证认为,该墓所出“曾侯”铭文戈,虽不巧私名处已残掉,但表明其身份为曾侯级别。而同一区域墓主为曾仲姬的M3,出土有曾侯戉阝鼎,且M3与M4时代、器物特征基本相同,推测曾侯戉阝鼎当是曾侯戉阝赠送曾仲姬的。加之M3围绕主墓M4布置,两者应是主从关系,进一步佐证M4墓主人是曾侯戉阝。

 此外,文峰塔一座东周墓出土有一套精美的青铜编钟和铭文为“曾侯與之行鬲”的铜鬲,直接说明墓主为曾侯舆。

 有趣的是,曾侯乙尊盘的盘内铭文原为“曾侯與”,后被刮磨改刻为“曾侯乙”,下葬曾侯乙墓。因此有专家认为,曾侯與、曾侯戉阝、曾侯乙为祖孙三代。

 不仅曾侯乙的先辈被考古揭示,2013年在文峰塔墓地出土有曾侯丙铜缶等器物,得知还存在一位叫“丙”的曾侯,年代为战国中期,晚于曾侯乙。

 从2009年发掘文峰塔曾国墓地以来,至2019年发掘枣树林墓地。十年的考古工作,目前除西周中期尚有缺环外,基本构建了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曾国较为完整的历史。参与过随州市枣树林文物发掘工作的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李晓扬曾在澎湃新闻网著文称:曾国是“挖出来的诸侯国”。自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掘震惊学术界,也奏响了曾国考古的新篇章。关于曾国这个史料从未出现的诸侯国,一时间众说纷纭。其中以李学勤先生的“曾随之谜”最为著名。那么曾国是一个什么样的诸侯国,它的领域究竟有多大?又有着怎样辉煌的历史……这些都是需要考古工作来亟待解答的。

 2011年叶家山墓地发掘,发现了西周早期确切的曾侯谏、曾侯犺墓与一座疑似曾侯墓。这三位曾侯可能就是最初受封的三位曾侯。墓地揭示了曾国的墓葬东西墓向、带腰坑葬俗,随葬青铜器使用比较多的族徽与铭文,车马分开陪葬葬俗等物质文化史。2009~2012年文峰塔墓地发掘,发现了春秋晚期的曾侯䑂墓、曾侯(戊阝?)墓与战国中期的曾侯丙墓。其中曾侯䑂编钟铭文“伯括上庸,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

 2014年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再次发掘。由于墓地被盗严重,没有发现确切的西周晚期曾侯墓葬,但有一组疑似曾侯墓的甲字形大墓(M1、M2)和一批确切的“曾子”墓等中型贵族墓。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揭示了西周晚期曾国与周围诸侯国的密切往来,如曾亘嫚鼎(邓国)、旁阝伯盘(房国)、尼阝君鲜鼎(祢国?)等。与最早发掘的(1978年)的曾侯乙墓有很高度的契合。为古曾国的存在提供了后续补充。

 2017~2019年汉东东路、枣树林墓地进行发掘,发现了春秋中期确切的曾公求及其夫人芈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座曾侯墓葬及一批“曾子”“曾叔”“曾叔孙”等中小型贵族墓。该墓地基本构建了曾国春秋中期的历史,向下直接衔接春秋晚期曾侯。这一批墓葬演化了曾国怎样从周文化因素为主逐步过渡到楚文化因素为主的历史动态。“唐侯铸随侯”器和“楚王媵随”器出土于曾夫人墓葬中,完全证实了“曾”和“随”曾经并列过。

 通过数年的考古发掘,至今已经明确清晰了西周早期三位曾侯(曾侯谏、曾侯犺和M111曾侯)、西周晚期一位曾侯(郭家庙墓地M1曾侯)、春秋中期三位曾侯(曾公求、曾侯宝、曾侯得),春秋晚期两位曾侯(文峰塔M4曾侯、曾侯䑂)、战国早期曾侯乙和战国中期曾侯丙等11位曾侯墓葬所在,以及暂已知晓尚在讨论的曾侯羊白和曾侯戊阝。这样,除了西周中期约44年,曾国历史大概勾勒一个由曾侯墓和铭文构成的发展简图。

 曾侯铭文中经常出现的“伯括”“南公”“文王之孙,穆之元子”“稷之玄孙”等都说明了曾国是一个姬姓诸侯国,其始封人为南公括。“伯括受命,帅禹之堵,由此南洍”“伯括上庸,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庇淮夷,临有江夏”这则表明南公括由于辅佐文王、武王的武功被封在南土(考古发掘显示,曾国受封初期国都在庙台子遗址,墓地在叶家山。),且职能是庇护淮夷。

(曾国发掘年代示意图)

 曾国的领土范围是“皇祖建于南土,弊蔡南门,誓应京社,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征淮夷,至于繁阳”。曾国此时的物质文化上则保留了较多商朝时期文化因素,墓葬均为东西墓向、腰坑葬俗、随葬青铜器使用比较多的族徽与日名。此时曾侯埋葬多为夫妻东西相邻合葬埋葬。由此可见,春秋中期楚成王与穆王时期,曾楚联姻的历史。春秋晚期,根据铭文记载“吴恃有众庶行乱乃加于楚”。这与《左传》记载的“楚昭王奔随”事件一致。

 此时的曾国依旧坚持周礼的传统,救助楚昭王。“左右楚王”反映了在楚国实力越来越强劲的形势下,曾国在保留国家的基础上,臣服于楚国。两国来往依旧……历史过去了千年又千年,人类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经过时光无情的筛落,青史上只留下惊天动地的事件和星光灿烂的人物,好比万里长江只在流得紧急处才制造一些旷世景观。所以,时人常叹时势造英雄,哲人告诉我们只有抛弃才有保留,有了平凡才显现伟大。

 2002年枣阳发掘的九连墩楚墓,是修汉十高速途经九连墩,设计者特意避开一号墩,不意平地开出古墓,考之与一号墩为夫妇墓,于是只得一同发掘,所得宝物,一时几乎陈列半个湖北省博物馆。阅斯馆所编《楚国八百年》可见一斑。另有更大者八墩,连绵数公里,墩上苍松盘结,草蒿葳蕤,其中不知又有何惊天宝物与旷世故事!为保护计,今枣阳特设九连墩保护中心,安上“天眼”,日夜监控。

 枣阳籍的湖北文史馆馆员葛昌永先生也曾著文称:枣阳历史厚重,不止东汉一朝。南(阳)襄(阳)通道及随(州)枣(阳)走廊,向为中国南北交往之要津。随州曾侯乙墓在前,枣阳九连墩一号墓在后,出土编钟及文物震惊世界。枣阳郭家庙遗址发掘,将历史复向曾侯乙时代前推数百年。更不待说雕龙碑遗存与炎帝传说,早之再早。枣阳郭家庙墓地位于吴店镇东赵湖村境内,西距九连墩三里、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二里。

 20世纪50年代发现,2014年底抢救性发掘,区域面积长千五百米,宽八百米,分为郭家庙墓区与曹门湾墓区,本发掘再次刷新纪录,发现三宗考古之最,一曰古瑟、二乃古墨、三为最早鎏金制品。其他所得数千件。通过与其他相关遗址综合考证,逐渐揭开史上曾、随之谜,厘清10多位曾侯编年序列,确认这里曾是曾国都城,其墓主人乃曾侯乙先祖,早曾侯乙三百年许。今来观瞻,发掘痕迹已泯,唯见麦苗青青,平野相连。

 综上所述,2500多年前的曾、随版图,远远不是我们现在人所理解的那样,只仅仅限于随枣走廊,它极有可能覆盖南阳盆地和襄阳、信阳以及现在的十堰及其更远的地方。而且它的历史也不是我们最早认知的2400多年,根据随、枣近年来发掘的情况来看,它至少还可以延伸到2500—2700年甚至更早。这就需要更多的地下文物来证实这一世界奇迹。曾经穿越在曾、随上空的历史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有待于历史学家进一步的挖掘!

Comments are closed.

会员登录关闭

记住我 忘记密码

注册会员关闭

CAPTCHAis initialing...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