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秘曾国七百年》| 随州新著

2022-09-26 12:01

摘要: 考古揭秘曾国七百年 樊友刚编著 序 黄建勋 2021年,樊友刚先生主编的专题论述《曾国七百年》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也受到中共随州市委领导的关注,并建议樊先生把《曾国七百年》改写成编年体,续写曾随历史,讲好曾国故事。由于曾(随)国考古仅发现西周...

考古揭秘曾国七百年

樊友刚编著

黄建勋

2021年,樊友刚先生主编的专题论述《曾国七百年》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也受到中共随州市委领导的关注,并建议樊先生把《曾国七百年》改写成编年体,续写曾随历史,讲好曾国故事。由于曾(随)国考古仅发现西周早期、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曾侯遗物和一般贵族墓葬,有确切名号的曾侯只有14位,西周中晚等间断期曾侯世系尚存缺环,而且现已知的曾侯没有在位绝对年代,很难像“楚世家”那样来编写。曾国是一个被考古挖出来的汉东诸侯大国,只见出土文物,史料少有记载。樊先生深知其中难度,仍然迎难而上,他按已发现的曾国贵族墓相对年代顺序,完成了《考古揭秘曾国七百年》书稿。他将曾(随)国的历史脉络勾画出来,让读者对曾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其内容虽还有深入挖掘拓展的空间,但作为一本通俗读物,足以能让读者认知、了解曾(随)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与樊先生相识很早。他在随州日报社任副总编期间就对曾国历史文化十分关注,对随州文物十分熟知,一直是我最敬重的文化学者。他曾主编过《神奇的擂鼓墩》《灿烂的曾都历史文化》《国宝编钟》等文史书籍。2020年春节临近之际,樊先生决定撰写《曾国史话》一书,创意甚好,我当即表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使湖北陷入一场空前灾难,各地封城。樊先生足不出户,从大年初一开始,就以电脑为伴构思全书大纲。他在微信交流中征求我的意见,使我在疫情中获得慰藉之感,这正是我们文物工作者早就想做的一件事,没想到樊老捷足先登。
春暖花开的4月,疫情得到控制。当收到樊先生《用文物讲述七百年历史的诸侯国——曾国史话》书稿后,我认真地阅读一遍,深感全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图文并茂,把曾国700年历史基本勾画出来,填补了随州历史文化的一项空白。对书中不足之处也提出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樊先生欣然采纳并作了修改和补充,之后又征求了文物考古专家左德田、后加升同志的意见,使该书进一步得到完善。
曾(随)国是周王室分封在南方诸侯国的杰出代表,却史无详载。40年来,在随州擂鼓墩、熊家老塆、桃花坡、周家岗、义地岗、鲢鱼嘴、徐家嘴、东风油库、贯庄、叶家山、文峰塔、汉东东路、枣树林及枣阳郭家庙、京山苏家垄等墓地发掘了曾国墓葬500余座,出土文物3万余件,其中有数百件青铜器铭文显示,考古的曾国就是《左传》记载的随国,解开了千古曾随之谜。考古补证了周王朝开国重臣南宫适在周成王时被分封到南土漂水东岸建都立国,担负着周王室“克狄淮夷,金道锡行”的重任。到了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衰落和楚国的不断壮大,汉东第一大国曾(随)国被迫从“左右文武”转向“左右楚王”。
随州地区两周方国考古发现十几位曾侯,目前在全国是最多的,也是唯一的。特别是曾侯谏、曾侯(白生)、曾侯犺三位曾侯填补了曾国西周早期分封到随州的历史空白。擂鼓墩墓群吴家湾墓地出土文物显示了曾国在战国晚期被楚灭亡的事实,并且还在不断刷新着学者们对曾国历史的认知。继曾侯乙墓列为“中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后,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文峰塔春秋曾国墓地、枣阳郭家庙春秋曾国墓地、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都分别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在考古界极为罕见。京山苏家垄曾国贵族墓地被入选“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外,还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随州擂鼓墩古墓群、安居遗址及羊子山墓地、庙台子遗址及叶家山曾国墓地、义地岗古墓群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引起了我国考古界的广泛关注。
周王朝建立后,周天子把开国重臣分封在东、北、南、西四方重要领地,周公封于鲁,召公封于燕,南公封于曾,毕公封于毕。其中曾国受封后,占据江淮之间的随枣走廊,以此作为南蛮入侵的屏障,并成为保障周王室战略物资铜锡安全运输的重要通道。正因为如此,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楚国把曾国列入首要攻击目标。楚人深知,征服了曾国,就拥有了铜锡资源,打通了北上的通道。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第三次伐随终于如愿以偿。春秋晚期曾侯□编钟钟铭再次证实了此时的曾国已成为楚之附庸,曾侯與钟铭印证了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和“昭王奔随”的史实。富足强大的曾国改变策略,随即屈服于楚,保存实力,赢得了后来百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可以说,楚国在春秋中期以前,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青铜铸造方面,曾国都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及楚国的壮大,曾国文化受到楚文化的冲击,反映出在两周时期,曾(随)、楚纠葛的复杂关系,曾(随)、楚文化就这样不断地融合发展,曾(随)国形成了以周文化为主体,兼容楚文化,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
考古证明,随州已出土了十几套先秦编钟,其中叶家山墓地西周早期的5件曾侯犺编钟,是在安阳殷墟商代编钟宫、角、羽三声基础上新增了“徵”音,证明曾侯犺编钟已发展到四声;枣阳郭家庙M30出土10件组春秋早期钮钟,又出现了“商”音,从而使曾国编钟形成了完整的宫、商、角、徵、羽五声;经过春秋时期进一步衍化,因曾随文化的包容性又吸收了其他诸侯国编钟的优特点,不断有变化音加入,逐渐达到七声音阶的效果,包括春秋中期偏早的曾侯□编钟、曾侯宝编钟、随仲芈加编钟、春秋晚期曾侯得编钟、曾侯與编钟、曾侯□编钟等。历史发展到战国早期曾侯乙时代,其65件编钟已形成较完备的“十二律”,其时代早于古希腊,成为华夏正声,直到战国中期的擂鼓墩二号墓36件编钟,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曾国编钟自成序列的发展。经过测音,我们发现擂鼓墩二号墓36件编钟和擂鼓墩曾侯乙墓编钟在音域上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因此,有连续发展体系的编钟文化已成为曾随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绚丽的文化遗产,视为我国公元前5世纪一部较成熟的乐律学大典。它不仅改写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也颠覆了世界对中国音乐史的认知,从而成为我国先秦社会的文化符号。
随州庙台子遗址与叶家山墓地、安居遗址与羊子山墓地、西阳故城遗址与义地岗和擂鼓墩墓群,以及枣阳郭家庙和京山苏家垄两个历史文化重镇,全面反映了曾国历史的变迁,厘清了曾(随)国700年历史发展脉络,系列历史遗存形成曾(随)文化走廊。目前,随州市政府正加快推进优秀地域文化开发利用,进一步擦亮随州历史文化名片。我们充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国家级的诸侯国文化遗址走廊旅游胜地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考古揭秘曾国七百年》中的故事,也将成为随州研学游活动的主体内容。我为此书代序,倍感荣幸!
2022年5月18日于随州
(作者系随州市博物馆研究员、
原馆长)
目  录
 黄建勋
开篇语:略说曾(随)国
第一章 西周拓疆“南土”
一 汉东沃土
二 汉东诸国
三 曾国始祖南宫适
四 昭王南征驻曾国
五 曾、楚时势
第二章 曾国始封汉东(西周早期)
一 奇异的叶家山
二 曾侯谏及夫人
三 曾侯白生及夫人
四 曾侯犺墓
五 三位曾侯辨析
六 “西宫”曾伯
七 曾国早期的政治中心
八 曾国早期的原始瓷器
第三章 汉东大国崛起 (春秋早期)
一 政治中心的西迁
二 屡抗楚锋
三 思想家季梁
四 被盗墓团伙挖出的曾侯石
五  曾国的军事重镇
六 曾国的冶炼要地
七 未知的曾伯克父
八 一批贵族墓的再现  
第四章 曾国屈服楚国(春秋中晚期)
一 曾国为楚熊恽篡位助力
二 曾国春秋时期的档案库
三 曾公求壮志未酬
四 曾侯宝夫人执政
五 未见政绩的曾侯得
六 楚昭王在曾国避难
七 曾孙邵见证昭王奔随
八 曾侯昃留下的谜
九 曾侯□与无名氏曾侯
十 曾侯與诉说家史
十一 曾国的贵族们
第五章 创造奇迹的曾侯乙(战国早期)
一 曾侯乙墓的发现
二 编钟横空出世
三 满藏瑰宝的地宫
四 古代的宫廷乐队
五 独特的陪葬坑
六 从曾侯乙墓看周礼的僭越
第六章 曾楚关系尾声(战国中晚期)
一 曾侯丙及文峰塔墓地
二 擂鼓墩二号墓疑云
三 首见曾侯女儿嫁楚王
四 曾楚文化的融合
五 留下谜团的曾国
六 待破译的地下迷宫
第七章 科技文化的杰出成就
一 世界音乐史的奇葩
二 音乐艺术的巅峰之作
三 青铜艺术的鬼斧神功
四 先秦金器的杰作
五 玉雕艺术的精品
六 琉璃珠的造型艺术
七 天文史的光辉篇章
八 纺织技术的独创
九 精湛的书法艺术
十 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十一 艳丽多姿的漆木器
十二 随侯珠传奇
第八章 曾国文化的地域特色
一 独特的墓葬习俗
二 曾国的墓圹形制
三 曾国的婚姻关系
参考文献

插  图

1—曾国文物出土分布图

2—随州城区曾国墓地分布图

3—叶家山墓地

4—叶家山遗址布方和环壕水系示意图

5—①南公方簋

6—曾侯谏扁足圆鼎●

7—曾侯白生墓出土透雕龙纹铜钺●

8—曾侯白生夫人墓出土的兽面纹铜觥

9—曾侯犺出土的编钟

10—从日本追回的曾伯克父青铜器群

11—曾侯宝(右)及夫人(左)墓

图片

12—唐侯作随夫人行鼎

13—曾侯得编钟

14—曾侯乙墓坑鸟瞰

15—编钟立于墓坑中室

16—专家根据头骨复制的曾侯乙铜像

17—战国中期偏晚的曾侯丙墓出土的兽形座熏灯

18—曾侯丙墓提梁壶

19—战国时期擂鼓墩二号墓发掘现场

后  记
写曾国的历史,是我从不敢奢望的事。2016年,湖北省一位随州籍作家策划出版一套“汉水流域文化丛书”,其中要写本反映曾国历史文化的书,因为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发掘以后,曾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确实震惊了世界,尤其曾侯乙编钟成为国宝,其音乐成就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汉水流域文化丛书”如果没有曾国历史文化那将是个缺憾。尤其2011年,随州市淅河镇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群被发现,又出土比曾侯乙编钟早500年的5件套编钟,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省上这位作家认为写曾国历史文化的条件成熟了。他给我出了道题:《从擂鼓墩到叶家山》,并要求2019年交稿。虽说随州市文物考古截至2016年已发现了西周早期至战国早期8座曾侯墓,但西周中期、春秋中期、战国中期还存在缺环,很难把曾国完整的历史文化串起来,我真的不敢下笔。再加上手头有两本书的写作任务也催着要完成,朋友交给的任务便拖了下来。2017—2018年,随州城区汉东路、枣树林,京山市坪坝镇苏家垄相继又发现了春秋早期至春秋中期的曾国墓地,曾侯得、曾侯宝、曾伯桼来到人间“报道”。虽说还有两个缺环,但基本能勾画出曾国重要的历史文化。
2020年的开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传统的春节搅黄了,让这个本该喜庆团聚的节日笼罩了惶恐不安的氛围,没有了往日的你来我往、酒酣耳热、欢天喜地的场景。封城、封路、封小区,把人们隔在家中静心养神。对于无所事事的人来说真是如坐针毡,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打发每一天。对我来说,好像天赐良机,没有了酒局,没有了应酬,没有一切干扰,使我静下心来看书,思考《曾国史话》写作大纲。从大年初一开始,就以电脑为伴,一个个章节逐字渐进,3月10日终于完成了初稿,虽然有的章节还不很成熟,但把全书的框架立起来了。
我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完成《曾国史话》书稿,一是得益于过去撰写了较多有关曾国历史文化的书籍,如《国宝编钟》《神奇的擂鼓墩》《灿烂的曾都历史文化》《名城探秘》等。有了这个基础,全书的写作大纲很快确定下来。二是得益于近40年的文物考古发掘成果。湖北省考古界“挖出”了一部长达700余年的曾国历史。尤其40余年来,许多学者根据曾国出土的文物及其铭文,写了大批有价值的论文,加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学术研讨会,使曾国的历史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几百万字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像曾国大厦的砖和瓦,把一个不见经传的曾国装饰得富丽堂皇。三是得益于随州市博物馆馆长黄建勋同志和随州文物考古专家左德田、后加升同志的帮忙,对本书的写作大纲及书稿内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图片,这本书中也凝聚着他们的劳动成果。
2020年底,曾都区政协见到我的书稿,希望我将此书交由曾都区政协出版,因省上这位作家出书遇到一点困难,我欣然同意曾都区政协出版。改为《曾国七百年》一书出版后,市委宣传部转告市委领导意见,认为用编年体来写曾国历史更好。我虽感到有点难度,但还是同意先拿一个大纲征求下专家们的意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长刘玉堂,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曾国古墓发掘、考古工作的黄凤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考古工程协会秘书长赵强,随州市博物馆研究员、原馆长黄建勋,随州市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后加升等同志审阅大纲及标题后,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初稿出来后,黄建勋、后加升同志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阅。
《考古揭秘曾国七百年》书稿虽完成,但要将曾国的历史写得更完美有一定难度。40余年来曾国考古虽然发现了许多曾国墓地,但多数曾侯墓被盗,文字信息还不很丰富,尤其西周中晚期曾国诸侯墓地尚未发现,已发掘的曾国墓地只有两处墓地写出了考古报告,多数墓地只出有简报,断代也非绝对年代,曾国的历史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商代就有曾国,西周是否灭商以后,在商的曾国原地又封了一个姬姓曾国?为什么曾国又称随国,到底是一国二名,还有其他什么原因?曾国什么时候衰亡?曾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已发掘的有些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墓主姓氏名谁?这些有争议的问还有待在今后考古中找到答案。
2022车7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我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和文物工作要求,也是对我们随州文化工作者的期望。加强曾随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动随州文旅融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献给读者的这本《考古揭秘曾国七百年》虽还不完美,有的观点尚待商榷,还有许多课题待深入研究,但作为一本通俗读物,基本可以勾画出曾随文化的面貌。我毕竟不是专业考古人员,只是一位关注曾国历史文化的爱好者。这本第一次尝试写曾随文化的书,权当是业余歌手唱的一首歌。书中不妥之处请专家们见谅,并予赐教。
樊友刚
2022年5月
编者介绍

樊友刚,男,1945年6月出生于湖北沔阳县(今仙桃市)。曾任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随州日报副总编辑、随州市文联副主席、随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职。主编《神奇的擂鼓墩》《名人名家题咏随州》《灿烂的曾都历史文化》等。编著《炎帝神农探源》《炎帝神农典籍与传说》《国宝编钟》《随州旅游一点通》《楚天名胜大洪山》《炎帝编钟随州》等著作。近期新著有《用文物讲述七百年历史的诸侯国——曾国史话》《炎帝神农祭祀史话》等。

Comments are closed.

会员登录关闭

记住我 忘记密码

注册会员关闭

CAPTCHAis initialing...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